单反可换镜头的特性,以及原厂镜头、副厂镜头众多的型号,让很多人对镜头选择产生了困惑。而长期以来,副厂镜头凭借较低的价钱,一直有“高性价比”的感觉,但要说高性能,通常还是要看原厂镜头。副厂镜头在性能上是不是一定不如原厂?真相侠这次找来原厂、副厂的24-70mm镜头进行了对比。
参与对比的镜头分别是佳能EF 24-70mmf/2.8 L USM(以下简称佳能24-70)、腾龙SP 24-70mm/2.8 Di VC USD(以下简称腾龙24-70),所用机身是佳能EOS 5D Mark III。
之所以选择这两款镜头,原因除了样品调用周转之外,还考虑到佳能一代24-70mm保有量极大,而腾龙24-70mm是首款带有防抖的同规格镜头,两者比较有代表性(虽然本次对比,我们不会考虑防抖因素)。
腾龙 SP 24-70mm F/2.8 Di VC USD(Model A007)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
先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售价问题,腾龙24-70官方定价7500元,但大家都知道,实际购买只需6550元左右,这是行货。而佳能24-70一代,行货还能买到全新的,大约9300元左右。至于水货价格嘛,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,请大家支持行货。
佳能 EF 24-70mm/2.8L USM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
接下来看看腾龙24-70和佳能24-70的细节。在滤镜尺寸方面,腾龙24-70显得没那么友好,82mm比常规的77mm大了一号。不过,这也是在所难免的,想要在相同焦距、光圈下达到更好的边缘画质,扩大前组尺寸是最为有效的方式,大家也可以留意一下佳能24-70二代(注意是二代哦)滤镜尺寸也是82mm的。
重量方面,拿掉遮光罩、镜头前后盖之后,成绩如上图。鉴于腾龙还内置了光学防抖,这样的重量维持得不错了(其实是因为佳能24-70实在是太太太重了)。
佳能24-70一代的镜头结构跟普通的镜头有点不同(其实那个年代的24-70普遍都用这样的结构),镜头在广角端时,镜筒是伸出来的,长焦端则是收缩到最短。腾龙就显得常规一点,广角端镜筒最短,长焦端镜筒最长。不过我是很欣赏佳能24-70这样的结构,因为配合那巨大的遮光罩(足有镜头2/3长),既可以做到广角端无遮挡,又能做到长焦端有足够的遮光效果,腾龙这样的就不行了。
两只镜头的卡口都带有防尘胶边,从这个角度看,明显佳能24-70的后组要大得多。
38cm的最近对焦距离,算是打成平手了,但通过实际拍摄,可以明显发现佳能24-70放大倍率更高,这是因为镜头结构不同所造成的。但反过来看广角端,腾龙24-70的24mm就比佳能24-70的24mm要广角一点,想要更广的视角,还是要更大的微距放大倍率,看自己需求啦。
腾龙24-70带有光学防抖,自然也会有一个防抖开关(画面左边下方),而且镜筒上也带有广角端锁定功能,非拍摄状态时可以锁定在24mm,防止镜筒因为外力而滑出,这点的设计对于镜筒比较庞大的恒定大光圈镜头来说,很实用。
佳能24-70就简单点,只有一个对焦切换拨杆。
资讯排行
- 投资超1万亿元,广东省2025年狠抓1500个重大建设项目
- 常州新能源科技服务专家行工作会在常州大学召开
- 交运部加快制定氢气道路运输技术规范标准 相关仪器如何积极响应?
- 北京发布重点领域设备贷款贴息实施草案 重大仪器以旧换新如何享受政策
- 杭州出台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 政府全力支持相关仪器发展要点有哪些?
- 中国氢能发展获政策持续加码 相关仪器如何做好替代能源发展的护航者
- 湖南发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拟立项项目公示 仪器发展如何明确未来方向
- 设备更新贷款获政府贴息延长政策支持 仪器发展获持续增长点
- 商务部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家电行业获有利政策哪些仪器有望快速发展?
- 液相色谱材料龙头企业赛分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!
- 公斤力矩扳手怎样换算成N.m
- 无畏无惧:深入中国市场发展 聚力同心共创佳绩
- 高压隔离开关的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知识介绍
- 美国PARKER气缸磨损分析原因
-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,北京中显霍刚荣任联席会长